FOCUS
数据安全治理,为何总是“卡”在第一步?
您的数据资产,还是一本“糊涂账”吗?
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,却也成了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:理不清、管不住、不敢用。在合规压力与安全风险的双重夹击下,许多企业的数据安全治理项目,往往在起点就陷入困境。破局的关键,在于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——数据分类分级。
困境:我们为何寸步难行?
企业正陷入一种普遍困境:数据量激增、流动路径复杂,但管理能力却未能同步。
威胁升级:外部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多变,企业难以有效识别和防范所有潜在的安全威胁。
管理滞后: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上往往存在意识不足、制度不健全、技术滞后等问题,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难以与业务发展需求相匹配。
流通复杂:数据流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也增加了数据保护的难度,这无疑对企业的数据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另外随着合规框架的逐步严密,监管机构的执法检查日趋频繁与严格,合规已从“加分项”变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
破局:数据治理的关键一步
面对复杂的数据安全问题,企业亟需将数据安全提升至战略层面进行治理。数据安全治理不仅仅是对单一技术或措施的简单应用,而是一项系统工程,它要求企业从组织架构、策略规划、技术实施、流程管理、人员培训等多个维度出发,构建起一套全面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。
而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,数据分类分级正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。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分级,可以明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程度,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,降低数据泄露、篡改等风险,保障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和个人、组织的合法权益。
数据分类是指根据组织数据的属性或特征,将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,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,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组织数据的过程。
数据分级是指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,采用规范、明确的方法区分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度差异,按照一定的分级原则对其进行定级,从而为组织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安全策略制定提供支撑的过程。
路径:“三步走”落地分类分级
将分类分级从理念转化为实践,数据分类分级工作落地整体可分为:资产底账梳理、数据分类分级、安全策略规划三步框架,具体流程分为六步:
第一步:资产梳理-摸清家底
全面识别、盘点组织内所有数据资产,建立精准、全面的数据资产台账,解决“有什么数据、数据在哪里”的问题。
第二步:分类分级-区分价值
根据数据的价值、敏感性、影响范围等因素,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级别,以便实施差异化的安全保护措施。
第三步:策略规划-精准防护
根据分类分级结果,制定并实施与之匹配的、精细化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,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精准防护。
分类分级具体流程:
1目标确定:明确数据现状与需求,设定预期目标;
2数据调研:解读法规标准,结合业务需求,盘点数据资产;
3框架构建:基于调研结果,确定分类分级逻辑框架与方法论;
4标准制定:编制可落地的分类分级指南,明确标识方法;
5实施定级:自动化工具打标+人工审核,确保结果准确;
6成果输出:形成《数据分类分级指南》《分类分级数据清单》《分类分级服务报告》等交付物。
方案:工具+服务 告别“手动挡”
面对海量、多源、动态变化的数据,纯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难以持续。信安世纪凭借多年的安全研发与实战经验,推出 “工具+服务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让分类分级工作事半功倍。
智能化工具
信安世纪数据资产梳理与分类分级系统以全数据梳理为核心,通过智能挖掘和扫描技术,自动建立数据资产台账。
依据内置模板,对已发现数据自动进行分类分级打标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提供多维可视化看板,数据资产、账户权限、数据分布与流向一目了然。
专业化服务
信安世纪提供专业数据分类分级服务,严格遵循“资产梳理-分类分级-策略规划”三步法,深度调研客户现状,结合行业最佳实践,定制专属分类分级标准。
提供人工审核与修订,确保结果准确可靠,并协助输出落地性强的安全策略。
结合风险评估服务,实现海量数据精准化、差异化防护、数据全生命周期策略制定的效果,帮助用户满足合规要求。
当数据资产从“糊涂账”变为“明白账”,从成本中心变为价值中心,企业便能够基于清晰的数据画像与分级策略,在保障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,推动数据的共享、流通与深度利用,从而解锁新的业务场景与增长模式。数据安全治理,始于清晰的分类分级,这条路,既是对组织管理智慧的考验,也是在数字时代构建持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。